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1937年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移驻陕西渭河北岸的三源县云阳镇,彭德怀在这里主持红军整训。一知名的女作家久慕彭大将军的英名,从上海来到陕北,赶往地处前线的云阳镇去见彭德怀。并借此体验红军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女作家对他充满了好感和神秘感,而彭德怀对之也亲切有加。不久,周恩来也来到云阳,听说这事后和彭德怀开玩笑,询问他们俩何时可以办事。彭德怀苦笑着回答:“没有的事。”
后来当这个著名女作家倒霉的时候,一个被人攻讦的口实便是这件事。
这个女作家就是丁玲。
彭德怀速写: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下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着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前敌副总指挥的工作。
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的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适宜,不过在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
每一遇到一些青年的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昂的心都在他的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温柔起来了。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地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那些话里沉静了起来,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
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说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严厉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
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的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来拒绝了。
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中。
这篇《彭德怀速写》丁玲写于1936年12月,1937年2月3日发表在《新中华报》,文章旁还配有丁玲手绘的一幅彭德怀肖像画。这篇文章历来被认为是丁玲散文中的精品,说它用朴素、大胆而准确的白描语言,勾勒出一位红军高级指挥员的剪影速写。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丁玲到陕北没有几天。
丁玲骨子中的革命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战火中的陕北发扬光大。
这篇文章发表前后,保安传出丁玲与彭德怀将要结婚的消息。一个著名的女作家同一个著名的红军高级军事指挥员能有缘千里来相会而在战场上结为伉俪,那的确是红军浪漫曲中一段动人的乐章。
1937年初,党中央迁驻延安。 不少人都听到丁玲和彭德怀结婚的消息,如徐梦秋等人还忙着张罗他们的婚礼。
丁玲当时被问及与彭德怀结婚的事,丁玲这样回答说:“我曾经打回来一个电报,你大概已经先看见了。电报是给毛泽东的,中间说我个人对彭德怀极钦佩,因为他确在处处都显出是一个最好的布尔什维克,于是外间就流传我同彭德怀结婚的消息。其实我钦佩彭德怀不一定就是同他结婚,正好似我也非常钦佩毛泽东,不能就说我同毛泽东要结婚了。但是,我也不必否认我同彭德怀不是没有结婚的可能的。”
几十年后,丁玲的最后一任丈夫陈明在94岁的高龄口述往事:我与丁玲五十年。
其中讲道:“在延安时,有同志好心,有意将丁玲和彭德怀往一起掺和。丁玲后来对我说:如果我和彭德怀结合,只能做一个官太太。但我只想当作家,所以这事是搞不成的。”
毛泽东曾诗题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以诗歌形式称赞其爱将的一首诗。
彭德怀看后,把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
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在生活是一个颇有女人缘的性情男人。
这边艺术奇葩刚刚了断,那边国际友人靠了上来。
史沫特莱 (1890-1950)女,全名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女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进行长时间的采访,足迹遍及全国,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
1950年5月,她于伦敦病逝。临终前留下遗嘱,把骨灰埋在中国的土地上。
1951年5月6日,她逝世一周年之际,她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墓前坚立着一块大理石墓碑,朱德亲笔题写“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1938年初史沫特莱去采访彭德怀,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的八路军总部,史沫特莱坦率直白的向比自己小6岁的彭德怀表达爱慕之情。
彭德怀婉拒了:“我是打仗的,随时都要上前线,且准备牺牲,战争是长期的和非常残酷的,所以我们不能相爱。”
史沫特莱赶紧用醋溜的中国话说:“我爱你,为你,我不怕任何危险。”
彭坦率的回答:“你爱我,我很感激,可我不爱你呀。”
据说当时有不少人看见,在日军发动进攻,文化人被安排撤回延安之前,史沫特莱经常独自坐在村边的石头上,望着村内的袅袅炊烟而低低饮泣……
这些经历,后来彭德怀与浦安修结婚时,彭德怀毫无隐私如实交代。
1938年双十节,40岁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延安娶了北师大著名的浦氏三姐妹(浦洁修、浦熙修、浦安修)中的小妹、延安四大美女之一的20岁的嘉定姑娘浦安修。
花开数朵,再表第二枝。
丁玲1936年冬到达陕北时,党中央十分重视,这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第一个从大城市来的文人,也是日后最典型的延安文人,这是红军苏区的一件大事。毛泽东一改以往邋遢的生活习惯,专门刮了胡子去迎接她,这样隆重的仪式精心的打扮连周恩来都非常吃惊,中央外交部在艰苦的环境下尽其所能的做了大餐,在最大的一孔窑洞中宴请丁玲,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都出席,丁玲被邀坐在首席。
在当时的陕北红军队伍中,林伯渠同丁玲都是湖南福安人,毛泽东也是湖南老乡,而且算是丁玲的故交,至少是很熟悉的陌生人:
当初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时,丁玲与杨开慧为同窗好友;
丁玲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的老师是号称江南第一才女的陶斯咏(陶毅),陶斯咏与向警予、蔡畅被称为周南三杰。
陶斯咏是毛泽东的初恋情人,1919年至1920年两人在长沙共办“文化书店”,一度热恋,数次分而复合纠缠难了,终因两个人都个性太强而分手。陶斯咏一生仅此一段初恋,后致力于女性教育工作,1931年因病去世,年仅35岁。陶斯咏与毛泽东分手后,短暂的人生未再恋爱,也未结婚。
曾经沧海难为水,纵使终身误,不能悔。
毛泽东1923年写的《贺新郎•别友》,是已知毛泽东最早的诗词作品,而这首词,正是赠给陶斯咏的: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巳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杨开慧的母亲后来回忆,当时杨开慧看到毛泽东和陶斯咏手牵手散步,郁闷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中央台前几年播过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讲的正是这段故事。
世界有时很大,有时却很小。
盘根错节的层层关系,所以丁玲与毛泽东初次见面不会太尴尬,甚至还会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自古美女爱英雄,英雄惜美女,传闻两人一见倾心,毛泽东握住丁玲的手彻夜长谈。
星沉月落夜闻香,素手出锋芒。
相法上说,男人手软如绵囊,主富有。毛泽东的手据说是“手软如绵”。不仅主富,还主贵。
丁玲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在瓦窑堡时即表现出来帝王思想,曾拉著她的手要她封文武百官,丁玲信口开河的说:林伯渠可以做财政大臣,彭德怀做国防大臣,董必武可以做司法大臣。毛泽东一边写名字,一边在这些人的名字下面写官职,这个是御史大夫,那个是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还有丞相、太傅等等。弄完了这个,毛泽东又说:“丁玲,现在文武百官有了。既然是个朝廷,那就无论大小,都得有三宫六院呀!来,来,你再报些名字,我来封赐就是了。”丁玲马上站起来说:“这我可不敢!要是让贺子珍大姐知道,她肯定会打我的。”
丁玲一到保安,就剪短了头发,入乡随俗,换上宽大的军装,剪头发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心理象征,她渴望在这片全新的土地上获得新生,永远告别那龌龊魍魉的世界,全身心地要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
在陕北的窑洞中,毛泽东问丁玲,打算干些什么?丁玲回答说,她要当红军。毛泽东说,好,马上就可以去,现在还有最后与胡宗南的一仗,赶快去,赶得上。
在保安只停留了12天的丁玲,就跟着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到了定边前线。
整天坐在陕北冬暖夏凉的窑洞中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对丁玲念念不忘,遂于12月30日挥笔写出《临江仙》一词,用军用电报发到前线聂荣臻司令部,嘱转给丁玲同志。词曰: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据说,毛泽东用军用电报写给个人的情况只有两次,一次是给彭德怀,另一次就是给丁玲。
曾看过一个帖子,质疑毛泽东的诗词艺术,那首著名的“北国风光”究竟出自谁的手也难以定论。发现毛泽东的很多点睛之笔都是从别处演绎而来,就如那句赠于江青著名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出于艳情小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也是出自于孙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枝笔胜于三千毛瑟枪。”
而毛泽东在1939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一文中说:“拿破仑说,一枝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毛瑟枪。”
1937年春,丁玲陪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毛泽东在窑洞里接见了这位著名的女作家。在一张白色油光纸上,用毛笔以横书的方式写下10行字,正是这首《临江仙》,未标题目和词牌,也没有落款,送给丁玲。
除了这一首,毛泽东随后又将几首自己喜爱的词或自填的词抄出送给丁玲。
这些东西丁玲视为珍宝,恐在动乱战争年代遗失破损,于是邮寄给在重庆的胡风代为保管,这一保管,就是45年。
不久,没有当过一天兵的“文小姐”丁玲,被毛泽东破格任命为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叫那些跟随毛泽东雪山草地九死一生长征过来的红军将士目瞪口默。
1937年,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红军接受南京政府改编为八路军,丁玲又被任命为八路军总司令部延安留守处主任。
同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组成一个综含性的文艺团体——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任命丁玲为团长。
1937年9月22日,丁玲率领“西战团”从延安出发,徒步开往山西抗日前线进行为期半年的宣传抗日活动。
“西战团”还没出发前,毛泽东就特意打了两次电报给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告诉她丁玲带团大概什么时候过黄河、什么时候到,要他们沿途负责接待。
这样的举动远远超出了革命同志的关心,可见丁玲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
毛泽东曾耐心的对丁玲说,你要一个一个地去认识人,几十年认识一个人。
多年后,曾任丁玲秘书的张凤珠听到她不无得意地对人说:“我一出台就是挂头牌。”
当时也在延安的美国人里夫在他后来著名的《女战士丁玲》一书中,对丁玲与毛泽东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描述:“毛泽东坐在她们睡的炕上同丁玲闲谈,背靠在墙上,以至脚就跨在炕沿上,不断地抽着烟,上天下地的乱扯,这情形就像是一家人吃了晚饭闲谈消遣,而毛泽东就像是一个家长,似乎就是丁玲的父亲,而丁玲就是一个她喜欢的大女儿”。
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丁玲开始有了小女人在心爱男人面前撒娇的表现,血气方刚学不会淡定,对毛泽东有一些奇怪的举动。
一次陪毛泽东散步中,丁玲对这个高大的男人说,她非常钦佩史末特莱热情忘我的工作作风,惭愧自己常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上了,显得散漫,缺少现代人应有的紧张。这使得毛泽东十分尴尬,只好深沉地说:“要向她学习啊!”
又一次,丁玲负责一个文艺演出,要表明革命纪律性,下令不许任何人在节目正在演出时从台口上下,恰恰毛泽东到演出进行中才来,丁玲一女当关,坚决不让主席入内,搞得主席面子扫地。
对日趋强大的毛泽东来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女人千千万,操蛋咱就换。
1937年底,大名鼎鼎风情万种的上海蓝萍来到延安,不久即投身到毛泽东的窑洞中革命了。
1938某日,毛泽东在自己住的窑洞里摆下两桌酒席、宣布替蓝苹改名为江青,并正式同居。丁玲是唯一收到请柬没有赴宴的人,事后也无任何解释。
丁玲在这件事上显露出了小女人的任性狭隘。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先浪不算浪,后浪摇倒炕。
很快,丁玲的职务改为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
正是在这个副刊主编的任上,1942年3月9日丁玲发表了著名文章《三八节有感》,感叹革命圣地延安仍是男权主义的天下,年轻漂亮的知识女性多成为首长们家中的花瓶,为延安妇女事实上遭受的不公平现象鸣不平。几天后《解放日报》副刊上连载了作家王实味的系列杂文《野百合花》,批评延安中央机关领导人生活特殊化,革命队伍内部生活待遇等级化,对延安存在的等级现象和不民主现象进行了批评。
丁玲、王实味的文章在延安掀起了轩然大波,广受人民群众好评和认同,同时也引起了身在杨家岭的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脾气火爆的贺龙直接骂道:“这个婊子,还湖南老乡呢!”
1942年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接著开始延安整风运动,丁玲、王实味受到严厉批判。
一次高级干部学习会上,毛泽东总结:“《三八节有感》虽然有批评,但还有建议。丁玲同王实味也不同,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毛泽东旧情难舍金口玉言,这句话使丁玲躲过一劫。王实味在整风中被打成“叛徒”、“国特”、“托派分子”,关入黑牢,受尽刑讯逼供。
1947年春天延安大撤退,康生押解王实味等六十多名叛徒、特务、托派分子到黄河岸边,经得贺龙同意,全部执行枪杀,抛尸滚滚黄河浊浪。
王实味成为被共产党政权正式处决的第一个文人。
同样的人,写同样的文章,但结局是生死差别,人比人,活不成。
数年后,林彪在政治局会上珍重提出要党组织证明叶群与自己结婚时还是处女,叶群在延安时没有与王实味有过恋情。
王实味安息吧。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合影照像时,毛泽东特意问:“丁玲在哪里呢?照相坐中间一点啊,不要明年再写《三八节有感》骂娘。”
当看见丁玲隔他三人挨着朱德坐下时,毛泽东才放心坐下。
《三八节有感》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丁玲的革命观念,丁玲停止了一切文学创作,只有重大纪念日的纪念文章和通讯报道偶尔见诸报端。她开始像上前线一样,打背包,裹绑腿,到柳林同老乡一起纺线,改革纺车,帮盲艺人韩起祥创作新节目,学习柯仲平、马健翎的“民众剧团”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经验,还采访了许多先进人物。
“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感情。”——丁玲《三八节有感》
对于丁玲来说,她一生都是超时代的,她一生都是理想主义者,也许她自己就是铁打的。抛开政治,热情敏感的女人是经不得男人的冷落的。
《三八节有感》中还有这样的话语:“延安只有骑马的首长,没有艺术家的首长,艺术家在延安是找不到漂亮的情人的。”
从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过旧人哭?
所以说:人生是一个舞台,良家妇女请离场。
喧嚣一番,黯淡之后,是一地生命中无法承受之哀艳的伤。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1937年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移驻陕西渭河北岸的三源县云阳镇,彭德怀在这里主持红军整训。一知名的女作家久慕彭大将军的英名,从上海来到陕北,赶往地处前线的云阳镇去见彭德怀。并借此体验红军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女作家对他充满了好感和神秘感,而彭德怀对之也亲切有加。不久,周恩来也来到云阳,听说这事后和彭德怀开玩笑,询问他们俩何时可以办事。彭德怀苦笑着回答:“没有的事。”
后来当这个著名女作家倒霉的时候,一个被人攻讦的口实便是这件事。
这个女作家就是丁玲。
彭德怀速写: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下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着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前敌副总指挥的工作。
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的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适宜,不过在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
每一遇到一些青年的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昂的心都在他的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温柔起来了。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地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那些话里沉静了起来,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
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说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严厉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
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的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来拒绝了。
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中。
这篇《彭德怀速写》丁玲写于1936年12月,1937年2月3日发表在《新中华报》,文章旁还配有丁玲手绘的一幅彭德怀肖像画。这篇文章历来被认为是丁玲散文中的精品,说它用朴素、大胆而准确的白描语言,勾勒出一位红军高级指挥员的剪影速写。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丁玲到陕北没有几天。
丁玲骨子中的革命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战火中的陕北发扬光大。
这篇文章发表前后,保安传出丁玲与彭德怀将要结婚的消息。一个著名的女作家同一个著名的红军高级军事指挥员能有缘千里来相会而在战场上结为伉俪,那的确是红军浪漫曲中一段动人的乐章。
1937年初,党中央迁驻延安。 不少人都听到丁玲和彭德怀结婚的消息,如徐梦秋等人还忙着张罗他们的婚礼。
丁玲当时被问及与彭德怀结婚的事,丁玲这样回答说:“我曾经打回来一个电报,你大概已经先看见了。电报是给毛泽东的,中间说我个人对彭德怀极钦佩,因为他确在处处都显出是一个最好的布尔什维克,于是外间就流传我同彭德怀结婚的消息。其实我钦佩彭德怀不一定就是同他结婚,正好似我也非常钦佩毛泽东,不能就说我同毛泽东要结婚了。但是,我也不必否认我同彭德怀不是没有结婚的可能的。”
几十年后,丁玲的最后一任丈夫陈明在94岁的高龄口述往事:我与丁玲五十年。
其中讲道:“在延安时,有同志好心,有意将丁玲和彭德怀往一起掺和。丁玲后来对我说:如果我和彭德怀结合,只能做一个官太太。但我只想当作家,所以这事是搞不成的。”
毛泽东曾诗题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以诗歌形式称赞其爱将的一首诗。
彭德怀看后,把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
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在生活是一个颇有女人缘的性情男人。
这边艺术奇葩刚刚了断,那边国际友人靠了上来。
史沫特莱 (1890-1950)女,全名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女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进行长时间的采访,足迹遍及全国,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
1950年5月,她于伦敦病逝。临终前留下遗嘱,把骨灰埋在中国的土地上。
1951年5月6日,她逝世一周年之际,她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墓前坚立着一块大理石墓碑,朱德亲笔题写“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1938年初史沫特莱去采访彭德怀,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的八路军总部,史沫特莱坦率直白的向比自己小6岁的彭德怀表达爱慕之情。
彭德怀婉拒了:“我是打仗的,随时都要上前线,且准备牺牲,战争是长期的和非常残酷的,所以我们不能相爱。”
史沫特莱赶紧用醋溜的中国话说:“我爱你,为你,我不怕任何危险。”
彭坦率的回答:“你爱我,我很感激,可我不爱你呀。”
据说当时有不少人看见,在日军发动进攻,文化人被安排撤回延安之前,史沫特莱经常独自坐在村边的石头上,望着村内的袅袅炊烟而低低饮泣……
这些经历,后来彭德怀与浦安修结婚时,彭德怀毫无隐私如实交代。
1938年双十节,40岁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延安娶了北师大著名的浦氏三姐妹(浦洁修、浦熙修、浦安修)中的小妹、延安四大美女之一的20岁的嘉定姑娘浦安修。
花开数朵,再表第二枝。
丁玲1936年冬到达陕北时,党中央十分重视,这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第一个从大城市来的文人,也是日后最典型的延安文人,这是红军苏区的一件大事。毛泽东一改以往邋遢的生活习惯,专门刮了胡子去迎接她,这样隆重的仪式精心的打扮连周恩来都非常吃惊,中央外交部在艰苦的环境下尽其所能的做了大餐,在最大的一孔窑洞中宴请丁玲,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都出席,丁玲被邀坐在首席。
在当时的陕北红军队伍中,林伯渠同丁玲都是湖南福安人,毛泽东也是湖南老乡,而且算是丁玲的故交,至少是很熟悉的陌生人:
当初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时,丁玲与杨开慧为同窗好友;
丁玲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的老师是号称江南第一才女的陶斯咏(陶毅),陶斯咏与向警予、蔡畅被称为周南三杰。
陶斯咏是毛泽东的初恋情人,1919年至1920年两人在长沙共办“文化书店”,一度热恋,数次分而复合纠缠难了,终因两个人都个性太强而分手。陶斯咏一生仅此一段初恋,后致力于女性教育工作,1931年因病去世,年仅35岁。陶斯咏与毛泽东分手后,短暂的人生未再恋爱,也未结婚。
曾经沧海难为水,纵使终身误,不能悔。
毛泽东1923年写的《贺新郎•别友》,是已知毛泽东最早的诗词作品,而这首词,正是赠给陶斯咏的: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巳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杨开慧的母亲后来回忆,当时杨开慧看到毛泽东和陶斯咏手牵手散步,郁闷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中央台前几年播过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讲的正是这段故事。
世界有时很大,有时却很小。
盘根错节的层层关系,所以丁玲与毛泽东初次见面不会太尴尬,甚至还会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自古美女爱英雄,英雄惜美女,传闻两人一见倾心,毛泽东握住丁玲的手彻夜长谈。
星沉月落夜闻香,素手出锋芒。
相法上说,男人手软如绵囊,主富有。毛泽东的手据说是“手软如绵”。不仅主富,还主贵。
丁玲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在瓦窑堡时即表现出来帝王思想,曾拉著她的手要她封文武百官,丁玲信口开河的说:林伯渠可以做财政大臣,彭德怀做国防大臣,董必武可以做司法大臣。毛泽东一边写名字,一边在这些人的名字下面写官职,这个是御史大夫,那个是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还有丞相、太傅等等。弄完了这个,毛泽东又说:“丁玲,现在文武百官有了。既然是个朝廷,那就无论大小,都得有三宫六院呀!来,来,你再报些名字,我来封赐就是了。”丁玲马上站起来说:“这我可不敢!要是让贺子珍大姐知道,她肯定会打我的。”
丁玲一到保安,就剪短了头发,入乡随俗,换上宽大的军装,剪头发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心理象征,她渴望在这片全新的土地上获得新生,永远告别那龌龊魍魉的世界,全身心地要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
在陕北的窑洞中,毛泽东问丁玲,打算干些什么?丁玲回答说,她要当红军。毛泽东说,好,马上就可以去,现在还有最后与胡宗南的一仗,赶快去,赶得上。
在保安只停留了12天的丁玲,就跟着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到了定边前线。
整天坐在陕北冬暖夏凉的窑洞中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对丁玲念念不忘,遂于12月30日挥笔写出《临江仙》一词,用军用电报发到前线聂荣臻司令部,嘱转给丁玲同志。词曰: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据说,毛泽东用军用电报写给个人的情况只有两次,一次是给彭德怀,另一次就是给丁玲。
曾看过一个帖子,质疑毛泽东的诗词艺术,那首著名的“北国风光”究竟出自谁的手也难以定论。发现毛泽东的很多点睛之笔都是从别处演绎而来,就如那句赠于江青著名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出于艳情小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也是出自于孙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枝笔胜于三千毛瑟枪。”
而毛泽东在1939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一文中说:“拿破仑说,一枝笔可以当得过三千毛瑟枪。”
1937年春,丁玲陪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毛泽东在窑洞里接见了这位著名的女作家。在一张白色油光纸上,用毛笔以横书的方式写下10行字,正是这首《临江仙》,未标题目和词牌,也没有落款,送给丁玲。
除了这一首,毛泽东随后又将几首自己喜爱的词或自填的词抄出送给丁玲。
这些东西丁玲视为珍宝,恐在动乱战争年代遗失破损,于是邮寄给在重庆的胡风代为保管,这一保管,就是45年。
不久,没有当过一天兵的“文小姐”丁玲,被毛泽东破格任命为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叫那些跟随毛泽东雪山草地九死一生长征过来的红军将士目瞪口默。
1937年,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红军接受南京政府改编为八路军,丁玲又被任命为八路军总司令部延安留守处主任。
同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组成一个综含性的文艺团体——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任命丁玲为团长。
1937年9月22日,丁玲率领“西战团”从延安出发,徒步开往山西抗日前线进行为期半年的宣传抗日活动。
“西战团”还没出发前,毛泽东就特意打了两次电报给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告诉她丁玲带团大概什么时候过黄河、什么时候到,要他们沿途负责接待。
这样的举动远远超出了革命同志的关心,可见丁玲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
毛泽东曾耐心的对丁玲说,你要一个一个地去认识人,几十年认识一个人。
多年后,曾任丁玲秘书的张凤珠听到她不无得意地对人说:“我一出台就是挂头牌。”
当时也在延安的美国人里夫在他后来著名的《女战士丁玲》一书中,对丁玲与毛泽东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描述:“毛泽东坐在她们睡的炕上同丁玲闲谈,背靠在墙上,以至脚就跨在炕沿上,不断地抽着烟,上天下地的乱扯,这情形就像是一家人吃了晚饭闲谈消遣,而毛泽东就像是一个家长,似乎就是丁玲的父亲,而丁玲就是一个她喜欢的大女儿”。
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丁玲开始有了小女人在心爱男人面前撒娇的表现,血气方刚学不会淡定,对毛泽东有一些奇怪的举动。
一次陪毛泽东散步中,丁玲对这个高大的男人说,她非常钦佩史末特莱热情忘我的工作作风,惭愧自己常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上了,显得散漫,缺少现代人应有的紧张。这使得毛泽东十分尴尬,只好深沉地说:“要向她学习啊!”
又一次,丁玲负责一个文艺演出,要表明革命纪律性,下令不许任何人在节目正在演出时从台口上下,恰恰毛泽东到演出进行中才来,丁玲一女当关,坚决不让主席入内,搞得主席面子扫地。
对日趋强大的毛泽东来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女人千千万,操蛋咱就换。
1937年底,大名鼎鼎风情万种的上海蓝萍来到延安,不久即投身到毛泽东的窑洞中革命了。
1938某日,毛泽东在自己住的窑洞里摆下两桌酒席、宣布替蓝苹改名为江青,并正式同居。丁玲是唯一收到请柬没有赴宴的人,事后也无任何解释。
丁玲在这件事上显露出了小女人的任性狭隘。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先浪不算浪,后浪摇倒炕。
很快,丁玲的职务改为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
正是在这个副刊主编的任上,1942年3月9日丁玲发表了著名文章《三八节有感》,感叹革命圣地延安仍是男权主义的天下,年轻漂亮的知识女性多成为首长们家中的花瓶,为延安妇女事实上遭受的不公平现象鸣不平。几天后《解放日报》副刊上连载了作家王实味的系列杂文《野百合花》,批评延安中央机关领导人生活特殊化,革命队伍内部生活待遇等级化,对延安存在的等级现象和不民主现象进行了批评。
丁玲、王实味的文章在延安掀起了轩然大波,广受人民群众好评和认同,同时也引起了身在杨家岭的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脾气火爆的贺龙直接骂道:“这个婊子,还湖南老乡呢!”
1942年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接著开始延安整风运动,丁玲、王实味受到严厉批判。
一次高级干部学习会上,毛泽东总结:“《三八节有感》虽然有批评,但还有建议。丁玲同王实味也不同,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毛泽东旧情难舍金口玉言,这句话使丁玲躲过一劫。王实味在整风中被打成“叛徒”、“国特”、“托派分子”,关入黑牢,受尽刑讯逼供。
1947年春天延安大撤退,康生押解王实味等六十多名叛徒、特务、托派分子到黄河岸边,经得贺龙同意,全部执行枪杀,抛尸滚滚黄河浊浪。
王实味成为被共产党政权正式处决的第一个文人。
同样的人,写同样的文章,但结局是生死差别,人比人,活不成。
数年后,林彪在政治局会上珍重提出要党组织证明叶群与自己结婚时还是处女,叶群在延安时没有与王实味有过恋情。
王实味安息吧。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合影照像时,毛泽东特意问:“丁玲在哪里呢?照相坐中间一点啊,不要明年再写《三八节有感》骂娘。”
当看见丁玲隔他三人挨着朱德坐下时,毛泽东才放心坐下。
《三八节有感》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丁玲的革命观念,丁玲停止了一切文学创作,只有重大纪念日的纪念文章和通讯报道偶尔见诸报端。她开始像上前线一样,打背包,裹绑腿,到柳林同老乡一起纺线,改革纺车,帮盲艺人韩起祥创作新节目,学习柯仲平、马健翎的“民众剧团”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经验,还采访了许多先进人物。
“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感情。”——丁玲《三八节有感》
对于丁玲来说,她一生都是超时代的,她一生都是理想主义者,也许她自己就是铁打的。抛开政治,热情敏感的女人是经不得男人的冷落的。
《三八节有感》中还有这样的话语:“延安只有骑马的首长,没有艺术家的首长,艺术家在延安是找不到漂亮的情人的。”
从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过旧人哭?
所以说:人生是一个舞台,良家妇女请离场。
喧嚣一番,黯淡之后,是一地生命中无法承受之哀艳的伤。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