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ZT
一位北京大学的学者,用数年时间,在河北一个县做关于自杀的实地调查研究,最后写就了这部著作。
用数年时间专心做实地调查研究,仅此一点,这本书就值得推荐。毕竟,在我的理解里,国内能如此踏实的做调查研究的学者真不多见。
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吴飞又有极强的哲学头脑,这一点也不多见。
这两个优点同时在一部书中兼备,这部书自然会是罕见的好书。因而,这部书也被国外学者称为是法国学者涂尔干《自杀论》之后关于自杀研究的一个新里程碑。
其实,《自杀论》我本科时读过,完全没留下什么感性的印象,所以目前这部书在我这里还称不上是一部重要的书,但《浮生取义》这本书不同,它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进一步帮助我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所以很想推荐这本书给大家。
并且,与《自杀论》不同的是,《浮生取义》这本书不仅易读,书中对自杀故事的描绘也相当细致而清晰,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所以读起来也不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
我家也是在河北农村,现在是一个约4000人的村子,对于吴飞所描绘的自杀事件和自杀未遂事件均相当熟悉。
不过,如果这本书只是一部关于自杀的书,那么它就只适合少数人读了,比这一点或许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自杀事件的调查,发现了中国家庭的核心规律,这一点最难得。
这种核心规律,不仅是农村家庭的,也是中国所有家庭的,所以为家庭问题所困的人,都可以读读这本书。
关于中国家庭的核心规律,有一个简单且大家都熟悉的说法——过日子,也有一个略显复杂但更容易帮助人理解的说法——家庭政治。
先说家庭政治。吴飞认为,中国家庭的运作规律和中国社会的运作规律都可以用“政治”这个词来描绘,而玩家庭政治时,家庭成员们凭借着两点——权力资本和道德资本。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在攒这两个资本。
攒这个两个资本又为了什么呢?为了在家庭这个亲密关系大集合体中获得一种资格——“我说了算”。
有权力资本的人应该轻易不会自杀,自杀的,常常是道德资本自己觉得攒够了却发现得不到“我说了算”的资格的人。
譬如,一位女子,为家庭尽心尽力,与丈夫和其他亲人关系均可,也似乎得到了尊重。但是,当她发现不能阻止儿子打电子游戏时,她自杀了。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攒了足够的道德资本,但却发现生活不能如她所愿。不管她的道德资本多丰厚,都不能阻止儿子打电子游戏,最后她选择了自杀。
自杀,是攒道德资本的终极方式。通过将自己放在似乎是绝对受害者的位置上,将对方放在似乎是加害者的位置上,死者的道德资本进一步增加,似乎可以在自己死后迫使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这有时候能奏效,有时候则只是一个幻觉,譬如这位女子的儿子,在妈妈死后仍然一如既往地打电子游戏。
有时,这种心理游戏进行得非常巧妙,巧妙得令人无比郁闷。一位父亲,他和儿子住在一个院子里,他房间的梁块断了,需要维修。他做不了这事,需要儿子帮助。但是,他不给儿子讲,而是请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来他屋里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借这个老师的口告诉他儿子,要他儿子过来维修。
这位老师这样做了,但儿子说爱修不修,没管这事,结果父亲自杀了。
对此,吴飞借这位老师的口分析说,儿子并不是不修,其实,如果父亲主动给儿子讲,儿子会修,但父亲通过一个尊者给儿子施加压力的方式来迫使儿子来修,儿子自然不愿意。
那么,父亲为什么不向儿子开口呢?吴飞说,如果开口,就意味着父亲在求儿子,而求,则好像需要损害父亲的道德资本,假若不用求儿子就主动来修,那么这个道德资本就没有损耗,父亲会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也是有面子的。
这样的故事,我一方面很熟悉,另一方面厌恶至极。原来,我回家时还爱和邻里的长者们聊聊天,但现在,我一听他们讲话就怕,现在知道,我怕的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里这种腐朽的道德游戏的味道。
这种家庭政治的中国俗语是“过日子”,这个词语,吴飞看得很客观,甚至还将“过日子”的哲学给美化了,但我是很讨厌这个术语。
什么叫过日子呢?概括说来,就是,遵守农村的一套规范,在这套规范下自己过得最像样,这就是典范了。譬如,大家都结婚,所以你也要结婚,而且要结得最像样;大家都大办丧礼,你也要大办,你还要办得最隆重;大家儿子大了都盖房子,你也要这样做,而且要盖就盖得最像样……
总之,就是追求大家都在追求的,而且要比别人追求得更像样一些。说追求还不对,追求还算一种境界,准确的说法是“做”,做大家都在做的,但做得比别人更像样一些。甚至像样这个词也值得商榷,因为像样不像样,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关键是邻里乡亲怎么看。
如此一来,假如我在农村里生活,哪怕我学高八斗最有钱,但仅仅因为我36岁了还不结婚且据说还不打算要孩子,就会被视为根本不会“过日子”的反面典型,而会被人笑话。
在作者看来,日子过得好也是一种境界,他还讲了他备受尊重的姥姥的例子来阐述这一境界。
但在我看来,中国的家庭政治是缺乏灵魂的,甚至追求尊重这件事本身就是缺乏灵魂的。在过日子的阴影之下,你为我活着,我为你活着,你担心我怎么看你,我焦虑你怎么看我,而至于你怎么看你,我怎么看我,这种自我认识的东西就彻底被忽视了。
尽管对吴飞的观点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巨著,它不仅是社会学上的著作,也是关于人性的一部著作,并且,这部巨著大家都能读懂,如果我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故事刺痛了你,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部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一位北京大学的学者,用数年时间,在河北一个县做关于自杀的实地调查研究,最后写就了这部著作。
用数年时间专心做实地调查研究,仅此一点,这本书就值得推荐。毕竟,在我的理解里,国内能如此踏实的做调查研究的学者真不多见。
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吴飞又有极强的哲学头脑,这一点也不多见。
这两个优点同时在一部书中兼备,这部书自然会是罕见的好书。因而,这部书也被国外学者称为是法国学者涂尔干《自杀论》之后关于自杀研究的一个新里程碑。
其实,《自杀论》我本科时读过,完全没留下什么感性的印象,所以目前这部书在我这里还称不上是一部重要的书,但《浮生取义》这本书不同,它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进一步帮助我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所以很想推荐这本书给大家。
并且,与《自杀论》不同的是,《浮生取义》这本书不仅易读,书中对自杀故事的描绘也相当细致而清晰,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所以读起来也不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
我家也是在河北农村,现在是一个约4000人的村子,对于吴飞所描绘的自杀事件和自杀未遂事件均相当熟悉。
不过,如果这本书只是一部关于自杀的书,那么它就只适合少数人读了,比这一点或许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自杀事件的调查,发现了中国家庭的核心规律,这一点最难得。
这种核心规律,不仅是农村家庭的,也是中国所有家庭的,所以为家庭问题所困的人,都可以读读这本书。
关于中国家庭的核心规律,有一个简单且大家都熟悉的说法——过日子,也有一个略显复杂但更容易帮助人理解的说法——家庭政治。
先说家庭政治。吴飞认为,中国家庭的运作规律和中国社会的运作规律都可以用“政治”这个词来描绘,而玩家庭政治时,家庭成员们凭借着两点——权力资本和道德资本。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在攒这两个资本。
攒这个两个资本又为了什么呢?为了在家庭这个亲密关系大集合体中获得一种资格——“我说了算”。
有权力资本的人应该轻易不会自杀,自杀的,常常是道德资本自己觉得攒够了却发现得不到“我说了算”的资格的人。
譬如,一位女子,为家庭尽心尽力,与丈夫和其他亲人关系均可,也似乎得到了尊重。但是,当她发现不能阻止儿子打电子游戏时,她自杀了。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攒了足够的道德资本,但却发现生活不能如她所愿。不管她的道德资本多丰厚,都不能阻止儿子打电子游戏,最后她选择了自杀。
自杀,是攒道德资本的终极方式。通过将自己放在似乎是绝对受害者的位置上,将对方放在似乎是加害者的位置上,死者的道德资本进一步增加,似乎可以在自己死后迫使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这有时候能奏效,有时候则只是一个幻觉,譬如这位女子的儿子,在妈妈死后仍然一如既往地打电子游戏。
有时,这种心理游戏进行得非常巧妙,巧妙得令人无比郁闷。一位父亲,他和儿子住在一个院子里,他房间的梁块断了,需要维修。他做不了这事,需要儿子帮助。但是,他不给儿子讲,而是请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来他屋里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借这个老师的口告诉他儿子,要他儿子过来维修。
这位老师这样做了,但儿子说爱修不修,没管这事,结果父亲自杀了。
对此,吴飞借这位老师的口分析说,儿子并不是不修,其实,如果父亲主动给儿子讲,儿子会修,但父亲通过一个尊者给儿子施加压力的方式来迫使儿子来修,儿子自然不愿意。
那么,父亲为什么不向儿子开口呢?吴飞说,如果开口,就意味着父亲在求儿子,而求,则好像需要损害父亲的道德资本,假若不用求儿子就主动来修,那么这个道德资本就没有损耗,父亲会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也是有面子的。
这样的故事,我一方面很熟悉,另一方面厌恶至极。原来,我回家时还爱和邻里的长者们聊聊天,但现在,我一听他们讲话就怕,现在知道,我怕的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里这种腐朽的道德游戏的味道。
这种家庭政治的中国俗语是“过日子”,这个词语,吴飞看得很客观,甚至还将“过日子”的哲学给美化了,但我是很讨厌这个术语。
什么叫过日子呢?概括说来,就是,遵守农村的一套规范,在这套规范下自己过得最像样,这就是典范了。譬如,大家都结婚,所以你也要结婚,而且要结得最像样;大家都大办丧礼,你也要大办,你还要办得最隆重;大家儿子大了都盖房子,你也要这样做,而且要盖就盖得最像样……
总之,就是追求大家都在追求的,而且要比别人追求得更像样一些。说追求还不对,追求还算一种境界,准确的说法是“做”,做大家都在做的,但做得比别人更像样一些。甚至像样这个词也值得商榷,因为像样不像样,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关键是邻里乡亲怎么看。
如此一来,假如我在农村里生活,哪怕我学高八斗最有钱,但仅仅因为我36岁了还不结婚且据说还不打算要孩子,就会被视为根本不会“过日子”的反面典型,而会被人笑话。
在作者看来,日子过得好也是一种境界,他还讲了他备受尊重的姥姥的例子来阐述这一境界。
但在我看来,中国的家庭政治是缺乏灵魂的,甚至追求尊重这件事本身就是缺乏灵魂的。在过日子的阴影之下,你为我活着,我为你活着,你担心我怎么看你,我焦虑你怎么看我,而至于你怎么看你,我怎么看我,这种自我认识的东西就彻底被忽视了。
尽管对吴飞的观点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巨著,它不仅是社会学上的著作,也是关于人性的一部著作,并且,这部巨著大家都能读懂,如果我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故事刺痛了你,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部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