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里,孔子的弟子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意思是说,商纣干的坏事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恶劣,只是因为他身处亡国之君的不利地位,后人就把他当作恶的形象,把天下所有的坏事都往他头上扣。 这说明历史上绵延相传的商纣的罪恶可能是一代代的人陆续加上去的,未必可信。
孔子对待历史的态度就很审慎。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征也。”(《论语·八佾》)他对于夏朝和商朝的礼仪典章,认为只有在他们的后裔杞国和宋国那里找到文献资料才能认为是可信的。可见他不轻易相信后世的记述。
Again,我不想为汪精卫翻案。我引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自幼接受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是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是通过后人的史笔流传下来的,是经过别人的脑子折射出来的影像。这史笔一经写出,就已经偏离了真实。我们在重复着那些充满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的教唆的口号时,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有多少是真实的?问没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就相信了别人的灌输?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是人云亦云呢,还是自己努力去探索真相?
孔子对待历史的态度就很审慎。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征也。”(《论语·八佾》)他对于夏朝和商朝的礼仪典章,认为只有在他们的后裔杞国和宋国那里找到文献资料才能认为是可信的。可见他不轻易相信后世的记述。
Again,我不想为汪精卫翻案。我引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自幼接受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是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是通过后人的史笔流传下来的,是经过别人的脑子折射出来的影像。这史笔一经写出,就已经偏离了真实。我们在重复着那些充满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的教唆的口号时,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有多少是真实的?问没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就相信了别人的灌输?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是人云亦云呢,还是自己努力去探索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