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我曾经在华为工作很多年,因为对华为的不满而离开。但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这个公司是值得尊敬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战胜了无数的困难,无数的竞争对手才能获得暂时性的成功。
战胜困难的过程必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北美,无论读书,还是工作,都同样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心理因素弱的人才会在困难面前自杀。中国教育体系下确实很多人心理承受能力差。

2,信息安全是非常应该的事情。在北美很自然,在中国那样盗版遍地的大环境下,华为的手段有些过分的,那也是自我保护,可以理解。如果每个人都象北美这样自觉的尊重知识产权,华为不会花那么多钱和精力来做那些不增值的事情。
(我能理解,但我不认同那些手段,这是我离开的原因之一)

3,华为几乎不主动裁人,对于主动离职会软性挽留,但不会硬性阻止。
喜欢自由的、懒散的、没有压力的人,有离开的自由。

4、搞技术、开发的压力没有想象中的大(sales压力最大,全世界都一样),加班可以说是80%强迫性。但这些是在入职前都知道的,不愿意融入可以辞职,这种剥削是公司成功的因素之一(15%的权重吧),也是员工自己的选择(我就是选择了离开)。这个公司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公司,能用的资源尽可能用,能少发生的支出尽可能少支出,他同时是一个非常快速适应性调整的公司(sales是因需而加班,海外研发的加班也相对不多)。

5、客观存在官僚和内部分配不公,但全世界哪里都存在。总的来说,该公司非常市场导向,内部的压力传递链比较均衡。

6、在华为工作若干年,会对人有非常好的历练。可以领悟到很多企业管理的真谛,其中有相当多的领导非常优秀。任正非是一个很大气的人,他自己的股份非常少,可以说他是一个为事业奉献自己的人,所以也影响了很多追随着去为着这个事业去奉献。但是,从华为出来创业的,几乎没有成功者。

去这样的公司工作,需要一点奉献精神(肯尼迪: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需要一点牺牲家庭的精神(多伦多大学里每个有名的教授都是工作狂人)。

虽然我对这个公司不满,并因此离开这个公司。但客观上说,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公司,如果你适合他的风格的话,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将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工作学习 / 科技领域杂谈 / 华为取代思科成全球第四大网络管理软件商! mark my words: 5-10年内,华为必然超过索爱称为全球NO.1电信硬件和软件提供商
    • 自然了, 对华为的老板和股东来说, 是个好消息. 但是一想到华为有那么多自杀的员工, 这种成功难免有些残忍.
      • 华为有10万员工,到目前为止有4位自杀(一位还是因为投资股票),按这个比例来说其实不算很严重。 日本腾飞的时候和香港金融风暴期间自杀的人数绝对是远超这个
      • 日本过去3年里面每年有3万人自杀,按照人口比例为1/3000,这个平均比例是华为的10倍,难道我们可以下结论日本公司的平均压力是华为的10倍吗?
        • 自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失恋的,得病的,吵架的,都拿来比,你这逻辑也太强了。要公平比较的话,应该是拿工作压力自杀的比例互相对比。
        • Have you worked with Huawei before? I didn't, but from the people I know, 华为公司的平均压力是very high.
        • 你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先不说你的数据是否准确。用日本全国的自杀率对比华为的自杀率,这样没有可比性。如果要比,就用日本同类规模的公司与华为比,这样才有可比性。。。
          • 其实根本就没有单个公司自杀率这个东西,但是日本人均自杀率肯定是正确的,你可以看这里30,000 Japanese who kill themselves every year
        • 拿普通公民比较有点扯。如果拿各大公司之间比较还算是公平,比如微软,Google,联想,IBM员工自杀率互相比比,这才公平。
          • 自杀率这个东西肯定是不可能按照公司来计算的,我只是反驳上面的那些人而已,你找个微软和IBM的自杀人数统计给我看看
            • 烂公司而已。去当老板还可以,去做员工是属于跟自己过不去。只有在中国那个环境里才有可能长出这个怪胎来。
              • 适合一些一心想做一番所谓大事业的人,不适合一些拖家带口,经常需要work from home的人
                • 上班刷网一族呢?
                  • 适合去做公务员
      • 经济危机来了,公司反应快,迅速裁员,失业人士自杀,已不属于本公司,只能统计到普通公民自杀率!
    • is 华为 the one people call sweat-factory? better let it slow down...
      • 这里工厂资本家从不给你压力,直接温柔地把你裁了;你老估计有个政府工作,不愁还房贷、车贷、养家糊口。
        • 没见过华为裁人吧,一样的,名单拿出来,勾一打,这几个可以走人了。就这么简单。
      • 丑陋的中国人
    • 其他几家排在前面的都是谁?
    • 看来楼主不够电信;索爱只是手机商,爱立信才是电信商;
      • 呵呵,他是天地通,什么都知道。
    • 他就是变成世界第零也没有用,没人真心靠着他,只是弄钱,当有人出入搜你的包的时候就不舒服了。
    • 我曾经在华为工作很多年,因为对华为的不满而离开。但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这个公司是值得尊敬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战胜了无数的困难,无数的竞争对手才能获得暂时性的成功。
      战胜困难的过程必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北美,无论读书,还是工作,都同样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心理因素弱的人才会在困难面前自杀。中国教育体系下确实很多人心理承受能力差。

      2,信息安全是非常应该的事情。在北美很自然,在中国那样盗版遍地的大环境下,华为的手段有些过分的,那也是自我保护,可以理解。如果每个人都象北美这样自觉的尊重知识产权,华为不会花那么多钱和精力来做那些不增值的事情。
      (我能理解,但我不认同那些手段,这是我离开的原因之一)

      3,华为几乎不主动裁人,对于主动离职会软性挽留,但不会硬性阻止。
      喜欢自由的、懒散的、没有压力的人,有离开的自由。

      4、搞技术、开发的压力没有想象中的大(sales压力最大,全世界都一样),加班可以说是80%强迫性。但这些是在入职前都知道的,不愿意融入可以辞职,这种剥削是公司成功的因素之一(15%的权重吧),也是员工自己的选择(我就是选择了离开)。这个公司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公司,能用的资源尽可能用,能少发生的支出尽可能少支出,他同时是一个非常快速适应性调整的公司(sales是因需而加班,海外研发的加班也相对不多)。

      5、客观存在官僚和内部分配不公,但全世界哪里都存在。总的来说,该公司非常市场导向,内部的压力传递链比较均衡。

      6、在华为工作若干年,会对人有非常好的历练。可以领悟到很多企业管理的真谛,其中有相当多的领导非常优秀。任正非是一个很大气的人,他自己的股份非常少,可以说他是一个为事业奉献自己的人,所以也影响了很多追随着去为着这个事业去奉献。但是,从华为出来创业的,几乎没有成功者。

      去这样的公司工作,需要一点奉献精神(肯尼迪: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需要一点牺牲家庭的精神(多伦多大学里每个有名的教授都是工作狂人)。

      虽然我对这个公司不满,并因此离开这个公司。但客观上说,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公司,如果你适合他的风格的话,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将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思考:为什么多伦多大学、KPMG压力那么大,没那么多怨声载道?华为的压力小的多,为什么有那么多争议?
        多伦多大学以及其他压力大的地方,有更多的时间去慢慢选择,选择了那些能承受压力的人。
        而华为所做的是:每年市场大扩张,每年招聘1万人,没可能慢慢找能承受压力的天分,是个大学生就要了。而且中国学生普遍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来了就training,不管你原来如何,都改造成能承受压力的人。这中间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 什么都好,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尊重二字。又很简单,受得了就呆,受不了就走。任政非骂vp们的时候,当时就想如果不是为了那一二百万的年薪(当时),十几个人中至少有十个会上去抽老任嘴巴。但是情形是全部点头,即使吐到脸上也会说老板说得对。
        • 说的你好像是华为前VP一样,别搞笑了,能上华为管理层的人还需要来加拿大打工?还需要上ROLIA发帖子发泄不满?
          • 你总觉得你是什么都懂,我说了我是vp吗?我就能是打扫卫生的看见老任骂人啊。需要发泄不满吗,有不是被开的。我看见老任骂人的时候你还读书的吧。好好用工,回流去华为。要我给你写个条子吗?跟真的一样。
            • 哈哈,不好意思,我这个当时读书的估计现在工资比你还高不少。我真的要回流直接和国内IT大公司的VP/GM级别的好友说就行了,用的着你关心?
              • 是吗?那你是肉联里最牛掰的了,服你了。不知道96年你读书的时候挣多少钱? 也许你是广州最牛掰的人了。广州ibm, hp当时高级职员是1万/月,不知你是不是都过10万了?那你比当时的华为vp都牛鼻还说什么啊。
        • 任正非其实更像一个严父。他骂人非常有名,旁观者只是看到这样的表象。事实上,他驾驭人的水平非常非常高明。
          讲两个例子:
          1、一个VP说过一个例子,下午开会被老任骂到狗血喷头,心情非常不好,回家都不太愿意和老婆说话。正在生闷气,老任来电话了,说现在有个电视台正在放一个片子,非常有意义,你看一下。那个VP说:“当时我心里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心里想,老板那么骂我,他还是很关心我的。”

          2,老任会对市场部说:“你们花钱花得太少了,要放手去花,要花完多少多少钱。”但说完之后就是定任务。再后,会和财务部说“最近市场部花钱比较厉害,你们要认真审核。”

          老任骂人是施加压力的手段。施加完压力之后,他很细心,会观察压力有无变成动力,动力有无变成行动,行动有无变成绩效。这一点是华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50%权重)。最后没有绩效的就要受到惩罚。倒是下面有些VP只学会骂人,没学会安抚,造成了不少负面后果。

          压力对于成功非常重要。我曾经买了一本VHDL的书,坐在马桶上断断续续看了2~3年,书也写得不好,一直不知所以然。最近必须要用,两个星期就会用了。

          想想那些VP,哪个不是心高气傲,哪个不是聪颖过人,哪个不是自负天才,被管到服服帖帖,管到几乎没有内讧(中国人的企业经常有这个问题),老任水平是很高的,不是只会骂人那么简简单单。
          • 说白了都是为了钱,李一男跟老任把骂人学的很透彻,开会脚都快放到桌子上了。很多人钱差不多了都会走的,除了已经到很高层的。老任可能没什么,下面各级管理都是马屁,老板说句话,全公司几万人学好几个月,真把自己当老毛了。
            • 搞笑,你到底是不是华为的前员工,如果不是的话你有什么资格和zmzy这个在华为多年的员工辩论?》
              • 我不是他的员工,我也没有和别人辩论。实话实说而已。
          • 老任的演讲才能那是一流的(奥巴马也是)。听他讲话绝对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他讲话的时候大家是伸着脖子听。他讲完了,如果有马屁精跳上台,下面听众一哄而散。几万人都是高学历,不可能都是傻子。谁有水平,谁是马屁精,大家都看得清楚。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老任骂人,为什么下面那些有才能的自负的人不跑,反而服他,听他的。
            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他有威信。

            不是简单的只会演讲,更重要的是历史上若干次重大决策的胜利产生的威信。他确实站得很高,很多想法非常超前。他也有过若干次重大失误,但过远小于功。所以他不是靠股份比例和职位来服众,而是他的威信。

            也有VP是纯粹的马屁精,但都是不管队伍的虚职。真正能管住几百上千人,下面3~4个管理层面的VP,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否则谁服他?

            威信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无论是普京,还是苹果的乔布斯。
            往往威信是这样产生的:但面临着一个重大决策(例如是招聘100人,还是3000人?),可能几乎所有人都同意100人,然后老任和大家激烈冲突,最后用他的演讲和骂人的才能拍板3000人。过了两年,大家回头看看“真应该招聘3000人”,这时,大家就会非常佩服他。如果经常“佩服”他,渐渐,大家就习惯性的佩服他,他就有威信了。
            记得黄耀旭(叛将之二,名气比李小很多)有一次一个产品决策,下面所有人都坚持做,并且已经投资几十人几百万开始做了,他一个人一票否决说不做。当时下面人都心怀不满。但8个月之后回头看看,还是他决策得正确,这时大家就尤其佩服他。

            又例如华为的市场部,每个人都非常“狡猾”。一般人去当头,根本管不住。下面人在外面跑,谁知道是在玩还是陪客户,花掉的钱谁知道用在什么地方。但象孙亚芳这样的人去了,下面的人就是服服帖帖,激情高昂的去打拼。这是威信的魅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不否认华为的成就,那是当时几千人硬拼下来的。但说道威信,老任还行吧,但那是98年以前了,98以后的文化和以前就不同了,很明显的。其实走的人很多是很能干的,只不过受不了这个企业文化而已。胜王败寇而以。李玉啄四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其他的不说了。
        • 文化不同,标准不一样。就像打孩子是欧美犯法,国内很正常的教育手段。
          • 是这样的,很正常,只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行了。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 推荐给大家一个几年前流行的系列文章:《两个局外人的对谈录》13篇,可以google到,喜欢思索的人一定喜欢。这些文章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透过表象,看清事物内在的因果。尤其是第11篇“革命的财经活动”,非常思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