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四十九天消业日系列之 中庸 -- 说佛: 法相宗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法相宗是中国唐佛教宗派,由玄奘及弟子窥基所创。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
实(相)和绝对真实(性) 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
由于师徒常住长安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创始人玄奘曾游学印度17年,继承古印度瑜珈行派学说,以<<解深密经>>、<<瑜伽
师地论>>等为主要经典,回国后先后译出瑜伽学系的“一本十 支”各论,并翻译了
《成唯识论》,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础。其弟子神方、嘉 尚、普光、窥基等对该
宗典籍竟作注疏,在理论上各有发挥。特别是窥基,直绍 玄奘所传,融全贯通,加
以发扬,有“百部疏主”之称。窥基之后,慧沼、智周 传承两代,各有阐扬。自智
周弟子如理以后,即逐渐衰微。   

以《瑜伽师 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
乘论》、 《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
庄严经 论》、《分别瑜伽论》等十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为主要典籍。《成唯
识论》 为其代表作。 判释迦一代 教法为有、空、中道三时。第一时有教。为破异
生实我之执,于鹿野苑说阿含经 等,昭示四谛、十二因缘、五蕴等法,是为初时我
空之说。第二时空教。为破除 诸法实有之执,在灵鹫山等说《摩诃般若波罗密多经》
等,开示诸法皆空之理, 令中根品,悟彼法空,舍小取大,是为第二时法空之说。
第三时中道教。为破除 执著有空,于解深密等会,说一切法唯有识等,即心外法无,
破初有执;内识非 无,遣执皆空;离有无边,正处中道;是为第三时识外境空之说。
此三时教的说 法,有依释迦说法年月先后来区分的,称年月次第;有依了义与不了
义来区分的, 称义类次第;还有兼年月次第与义类次第来区分的。   

奉三性说。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无著、世亲 等瑜伽行派认为,
诸法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 是一切都无所有,而
是远离有无二执以为中道。这样即有虚妄分别与空性两面: 依分别的自性说为“依
他起性”(相对真实);依分别的境说为“遍计所执性” (妄想);又依空性说为
“圆成实性”(绝对真实)。法相宗继承此说,且结合 唯识说,以为三性也不离识,
谓诸识生起之时,现似见分与相分两分是依他;意 识从而周遍计度,执为“能”、
“所”二取,则是遍计所执。   该宗又用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认为世界现象都
由人的第八识即“阿赖耶识” 所变现,而前七种识再据以变现外境影像,缘虑执取,
以为实在。又认为在阿赖 耶识中蕴藏著变现世界的潜在功能,即所谓种子。其性质
有染有净,即有漏无漏 两类。有漏种子为世间诸法之因,无漏种子为出世间诸法之
因。从而说明未来出 世者种姓有声闻、独觉与菩萨三乘之别,又有不定为何乘之
“不定种姓”与三乘 也不得入的“无种姓”,因而建立五种姓说。这与向来所说一
切众生皆有佛性之 说不同,是该宗中心思想之一。   

重五重观法。为与唯识说相适应,主张用唯识观。窥基在《大乘法苑义林章》 的
《唯识章》中特别提出从宽至狭、从浅至深、从粗至细的五重唯识观。五重观 是:
(a)遣虚存实识。此观有情的遍计所执性法,纯属妄情臆造,毫无事实体用, 故
应遣除;至于依他性法仗因托缘依他而有事实体用,是“后得智”之境,又圆 成性
是诸法之理,为“根本智”之境,均不离识而应留存。是为唯识观的初步。
(b)舍滥留纯识。虽观事理皆不离识,而此内识有所缘相分和能缘见分。相分为
内境,见分心仗以起,摄境从心,并简别有滥于外境,所以只观唯识,为第二步。

(c)摄末归本识。摄见相二分之末,归结到自心体分之本。因见相分皆识体所起,
识体即为其本。今但观识体,为第三步。
(d)隐劣显胜识。隐劣心所,显胜心王。 心王起时必隐劣心所,为第四步。
(e)遣相证性识。心王犹属识相,今遣相而证 唯识性,得圆成实之真,为唯识观
最究竟之阶段,即第五步。   

习因明学说。因明原为瑜伽行派所创。世亲门人陈那有更大发展。玄奘在印 度游学
时,曾到处参问因明,造诣极高。临回国前,在戒日王所主持的曲女城大 会上,立
了一个“真唯识量”,书写在金牌上,经过18天,无一人能驳倒它,创 造了因明光
辉的典范。回国后,先后译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和陈那的 《因明正理门
论》。门人竞作主疏。其中以大庄严寺文轨和慈恩寺窥基所作最为 流行。窥基对因
明作法,多有发展,主要有:区别论题为“宗体”与“宗依”; 为照顾立论发挥自
由思想,打破顾虑,提出“寄言简别”的办法;立论者的“生 因”与论敌的“了因”,
各分出言、智、义而成六因,正意唯取“言生”、“智 了”;每一“过类”都分为
全分的、一分的,又将全分的一分的分为自、他、俱; 推究了有体与无体。

此宗所传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很大。律宗道宣专事四分律的宣 扬,在理论上也
吸收了玄奘新译唯识学的观点,以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功能) 思心所为戒体,
称为心法戒体论(戒弟子从师受戒时,在精神上构成一种防非止 恶的功能,称戒体)。
晚明思想家王夫之著有《相宗络索》一书,对法相宗的基 本概念,分析颇精。清代
思想家龚自珍曾在其著作中运用因明三支比量。谭嗣同 在所著《仁学》一书中,也
引用有关唯识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曾运用 因明与西方逻辑、中国墨经作
比较研究,并有《齐物论唯识释》之作。近代欧阳 竟无、韩清净和太虚等也曾对法
相唯识之学竟相研习,并撰有不少专门著作。   法相宗在日本亦有流传。唐永微
四年(653)日僧道昭从玄奘学法相宗义,回 国后以元兴寺为中心传法,称南寺传。
开元四年(716),日僧玄□从智周学法, 归国后以兴福寺为中心传法,称北寺传。
新罗智凤、智鸾、智雄亦从智周学法相 而弘传于日本。法相宗是日本奈良、平安时
代最有影响的宗派之一,至今流传不 绝。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